基本情况
姓 名:何师意
性 别: 男
职 称: 研究员
学 历: 博士
Email: hsychac@karst.ac.cn
地 址: 广西桂林市七星区七星路50号
邮 编: 541004
工作简历:
2006/12-现今,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/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
桂林理工大学、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导师,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博士副导师
2000/9-2006/11,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/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副研究员
1991/8-2000/8,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/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助理研究员
教育简历:
2001/9——2008/9,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环境学院 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 (博士)
2000/9——2001/7,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环境学院 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 (同等学历硕士)
1983/9——1987/7,浙江大学 地质系 地球化学专业 (本科 学士)
研究方向:
1. 岩溶水文地质;
2. 水文地球化学。
承担或参与科研项目情况:
1.国家重点研发计划
项目名称:喀斯特槽谷区水资源时空变化及高效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(课题);
执行年限:2016/7——2020/6;角色:负责人
2.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二级项目
项目名称:武夷山成矿带龙泉-上杭地区地质矿产调查(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)
执行年限:2017/1——2018/12;角色:负责人
获奖及荣誉:
1.部科技成果二等奖,中国桂林水文地质的研究,1997,获奖顺序 排名第四
2.部科学技术一等奖,我国典型岩溶环境系统的运行规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,2002,获奖顺序 排名第八
3.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,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,2013,排名第5
4. 国家“国际合作奖”,Chris Groves国际合作奖,2017,中方主要成员之一
代表论著(*通讯作者):
何师意、潘根兴等,表层岩溶生态系统碳循环特征研究,第四纪研究,2000,第四期
何师意、袁道先等,不同岩溶环境系统的水文和生态效应研究,地球学报,2001,3
何师意、周锦忠、曾飞跃,湖南湘西大龙洞岩溶地下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,水文地质工程地质,2007,34(5)
何师意、Michele L、章程等,高精度地下水示踪技术及其应用-以毛村地下河流域为例,2009,地球学报,30(5)
何师意、粱彬、关碧珠,湘西大龙洞地下河流域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对水库工程的影响,2008,中国岩溶,2008,27(4)
张红波,何师意*,于奭,王艳雪,王玲玲,梁毅,夏季岩溶区河流的水化学及碳汇动态变化,西南师范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3, Vol.38, No.3, P55-61
Kang Zhiqiang, He Shiyi*,The soil and vegetation effect on carbon transfer path in epigenic karst system,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,2013,Vols. 726-731,pp 3732-3736
Shi Yu,Wenyue Du, Pingan Sun, Shiyi He*,Yiming Kuo, Yaqiong Yuan, Jie Huang,Study on the hydrochemistry character and carbon sink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Xijiang River basin, China. Envi. Earth Science, DOI 10.1007/s12665-014-3771-y (Published online:15 October 2014)
焦杰松,何师意*,张红波. 岩溶区流域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——以桂江流域为例[J].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4,03:158-165
康志强, 梁礼革, 何师意*, 罗允义,杨志强. 广西弄拉表层岩溶动力系统水循环碳汇效应研究[J],地球学报,2014,35(4): 481-486.
Yu S., He S. Y.*, Sun P. A., et al. Impacts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on weathering and carbonfluxes: a case study in the Xijiang River basin, southwest China.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, 2016, 75: 589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