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止到2016年12月,实验室科技人员工作量饱满,正在参加并承担的各类项目51项。其中,延续往年执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,省部级项目9项,其它项目3项;2016年新执行和新申请的国家级项目5项,省部级项目15项,其它项目9项。
1.1新开展和新申请的项目
国家级项目(6项)
项目类型 |
项目名称及编号 |
执行时间 |
经费/万元 |
项目负责人 |
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|
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演变及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(2016YFC0502500) |
2016-2020 |
2800 |
曹建华 |
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|
喀斯特槽谷区水资源时空变化及高效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(2016YFC0502302) |
2016-2020 |
400 |
何师意 |
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 |
断陷盆地土壤障碍消减与质量提升技术(2016YFC0502503) |
2016-2020 |
85 |
朱同彬 |
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 |
断陷盆地生态环境地质分异的生态水文过程(2016YFC0502501) |
2016-2020. |
105 |
蒲俊兵 |
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 |
喀斯特槽谷区恢复生态系统的效益与健康评价(2016YFC0502306-YRS) |
2016-2020 |
60 |
肖琼 |
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 |
漓江流域岩溶碳循环与水循环耦合机制及模型研究(41530316) |
2016-2020 |
105 |
蒲俊兵 |
省部级项目(17项)
项目类型 |
项目名称及编号 |
执行时间 |
经费/万元 |
项目负责人 |
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|
广西喀斯特地区不同石灰土壤中细菌群落特征解析(2016GXNSFBA380179) |
2016-2019 |
5 |
梁月明 |
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|
岩溶流域洪水过程河流有机碳来源变化特征与岩溶碳汇稳定性研究(2016GXNSFBA380174) |
2016-2019 |
5 |
孙平安 |
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|
岩溶地区地表水体中惰性有机碳的特征与来源研究(2016GXNSFAA380064) |
2016-2019 |
5 |
肖琼 |
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 |
施氮对石灰土酸缓冲能力及碳循环强度的影响(2016GXNSFAA380034) |
2016-2019 |
5 |
黄芬 |
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回国项目 |
广西典型岩溶水库热分层效应与碳循环耦合过程(2016GXNSFCA380002) |
2016-2019 |
10 |
蒲俊兵 |
广西科技厅 |
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(16-380-13) |
2016-2017 |
120 |
章程 |
地质调查项目二级项目 |
长江、珠江、黄河岩溶流域碳循环综合环境地质调查(121201237000160002) |
2016 |
700 |
曹建华 |
地质调查项目子项目 |
长江流域岩溶区碳循环综合环境地质调查(DD20160305-01) |
2016 |
200 |
于奭/何师意 |
地质调查项目子项目 |
全新世洞穴石笋古气候记录与岩溶洞穴碳循环环境调查(DD20160305-04) |
2016 |
100 |
朱晓燕/殷建军 |
地质调查项目子项目 |
马山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(DD20160324-03) |
2016 |
143 |
张春来 |
地质调查项目子项目 |
珠江流域岩溶区碳循环综合环境地质调查(DD20160305-03) |
2016-2018 |
380 |
张强/蒲俊兵 |
地质调查项目子项目 |
武水流域1: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(DD20160303-01) |
2016 |
600 |
杨杨/章程 |
地质调查项目子项目 |
中国及中南半岛岩溶地质对比评价(DD20160111-02) |
2016-2018 |
240 |
章程/汪进良 |
地质调查项目 |
武夷山成矿带龙泉-上杭地区地质矿产调查(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)(DD20179302) |
2017 |
1000 |
何师意 |
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资助 |
表层岩溶动力系统液—气界面碳循环过程:源与汇的关键区(YYWF201636) |
2016-2018 |
145 |
蒲俊兵 |
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资助 |
岩溶区农田土壤氮关键转化过程研究(YYWF201637) |
2016-2018 |
145 |
朱同彬 |
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经费资助 |
岩溶水体碳汇稳定性研究与国际对比(YYWF201639) |
2016-2018 |
100 |
章程/肖琼 |
其他项目(6项)
项目类型 |
项目名称及编号 |
执行时间 |
经费/万元 |
项目负责人 |
所控 |
桂林丫吉试验场运行与维护(2016019) |
2016 |
20 |
汤庆佳 |
所控 |
岩溶区养分高度异质性环境中AM真菌群落(2016004) |
2016 |
8 |
梁月明 |
所控 |
编制出版“桂林岩溶地质资源文化遗迹图”(2016008) |
2016 |
19.4 |
殷建军 |
所控 |
国土资源部/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建设(2016014) |
2016 |
12.5 |
刘凡 |
所控 |
长江流域AAPB群落对碳通量的影响研究(2016001) |
2016 |
20 |
孙平安 |
所控 |
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毛村野外基地维护与运行(2016016) |
2016 |
20 |
朱同彬 |
1.2 延续执行的项目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10项)
项目类型 |
项目名称及编号 |
执行时间 |
经费/万元 |
项目负责人 |
面上基金 |
黔桂地区洞穴现代碳酸盐沉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(41372190) |
2014-2017 |
75 |
张美良 |
面上项目 |
岩溶含水系统的森林退化/转变的水文效应(41472239) |
2015-2018 |
95 |
姜光辉 |
面上项目 |
岩溶地表水体水—气界面CO2交换通量的时空差异及其控制机制(41572234) |
2016-2019 |
73 |
蒲俊兵 |
青年基金 |
岩溶系统中土壤氮肥使用对岩溶碳汇的影响研究(41302289) |
2014-2016 |
25 |
黄芬 |
青年基金 |
岩溶流域河流有机碳来源与岩溶碳汇稳定性研究(41402238) |
2015-2017 |
25 |
孙平安 |
青年基金 |
桂林盘龙洞洞穴滴水和沉积物对极端降水事件的记录研究(41501222) |
2016-2018 |
24 |
吴夏 |
青年基金 |
近2000年来武陵山区干旱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机理研究 (41502176) |
2016-2018 |
25.2 |
殷建军 |
青年基金 |
川东平行岭谷区碳酸盐岩中-低温地热系统物质来源研究(41302213) |
2014-2016 |
23 |
肖琼 |
青年基金 |
典型岩溶流域酸雨对碳循环影响研究 |
2015-2017 |
26 |
于奭 |
青年基金 |
岩溶区钙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研究(41402326) |
2015-2017 |
27 |
杨慧 |
省部级项目(9项)
项目类型 |
项目名称及编号 |
执行时间 |
经费/万元 |
项目负责人 |
地质调查项目 |
中国与中南半岛岩溶地质对比研究(科[2013]02-30-06) |
2014-2016 |
230 |
章程 |
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|
广西岩溶碳汇监测与计量技术方法研究(桂科合14125008-2-1) |
2014-2016 |
60 |
曹建华 |
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|
桂林罗田大岩沉积堆积物年代学及气候环境意义初步研究 (2015GXNSFBA139206) |
2015-2018 |
5 |
殷建军 |
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|
岩溶土壤中氮肥使用对岩溶作用的影响(2014GXNSFBA118225) |
2014-2017 |
5 |
黄芬 |
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|
广西桂林岩溶表层带土壤呼吸作用对环境因子响应和反馈 |
2014-2017 |
5 |
吴夏 |
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|
广西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根际土1.4nm 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(2015GXNSFBA139202) |
2015-2018 |
5 |
张春来 |
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|
广西铅锌矿区典型岩溶地下河铅迁移的 暴雨响应过程研究 |
2013-2016 |
5 |
张强 |
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|
2000 年以来会仙岩溶湿地演替过程及其生态效应(2015GXNSFAA139236) |
2015-2018 |
5 |
张强 |
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|
恭城岩溶石漠化区低碳循环经济模式的可持续机制与示范(桂科能1598023-1) |
2015-2017 |
30 |
杨慧 |
其他项目(3项)
项目类型 |
项目名称及编号 |
执行时间 |
经费/万元 |
项目负责人 |
院控项目 |
贵州都匀地区近2000年来气候变化石笋记录研究 (YWF201414) |
2014-2016 |
50 |
殷建军 |
院控项目 |
岩溶洞穴滴水—碳酸盐记录对极端降水事件的响应研究(YYWF201503) |
2015-2016 |
30 |
朱晓燕/吴夏 |
广西水利科技项目 |
广西岩溶峰丛洼地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(GXWS201401) |
2014-2016. |
10 |
姜光辉 |